从受助者到助残领路人! 记清镇市扶残助残典型个人彭丹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0:38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提起清镇市康家怡护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彭丹,当地不少残疾人朋友都知道她,年纪比她小的喜欢称呼她为“彭妈”。这个称呼,不仅出于对她的喜爱,更是对她和她所带领团队提供助残服务的感激。

彭丹患有小儿麻痹症,由于生活压力大、长期营养不良,还先后患上脑梗、宫颈癌、红斑狼疮等疾病。但每逢最艰难的时候,亲戚朋友总是为她奔波操劳、打气加油,特别是有群残疾人朋友还为她四处访医找药、东拼西凑筹药钱。正是朋友的帮助、陌生人的善举,让彭丹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。

得人花戴万年香。随着身体逐渐好转,2019年,在清镇市残联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,彭丹成立清镇市康家怡护理服务中心。中心整合残疾人居家托养、精准康复与辅助性就业三大核心业务,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
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彦琼是一位精神二级残疾人,在服务介入前,她的世界封闭而孤独,日常生活完全依赖家人照料,穿衣、洗漱、吃饭等日常事务都无法独立完成。为了帮助她走出困境,彭丹和团队为她量身打造了一套个性化的帮扶方案。从简单的扫地、擦桌子,到学习煮面条、炒菜,彭丹在每一个步骤上都耐心指导。经过反复练习,高彦琼终于能够独立完成家务。

在工作人员带动下,高彦琼不仅实现了自我成长,还主动提出帮助其他残疾人。她积极参与中心组织的助残活动,向其他残疾人分享自己从封闭走向开朗、从依赖到独立的历程,用自己的故事给予他们勇气和希望。

夏成元是一位肢体二级残疾人。因为行动完全依赖轮椅,他长期困于方寸空间,内心逐渐被自卑与无助笼罩。中心对其评估后发现,他不仅面临肢体功能障碍,更因长期与社会隔离而陷入心理困境。

为此,中心团队为他定制了“生理+心理双重建”方案。一方面是康复攻坚,通过康复师视频监督、上门耐心指导,针对肌肉萎缩与平衡障碍设计阶梯训练,让其关节从被动活动到借助助行器站立。另一方面,工作人员以“孩子作文里的爸爸”为切入点,引导其发现自己在子女眼中是“会修台灯的超人”形象。当听到女儿悄悄说“爸爸笑起来像太阳”时,这个沉默的男人第一次写下“想看看他们毕业的样子”。

如今,夏成元主动加入中心的残障者互助小组。夏成元说,曾经他觉得轮椅是全世界,现在才知道,能站起来看看窗外的树,听着孩子喊“爸爸快点”,比什么都好。

类似感人又励志的案例在中心还有很多。彭丹说,对于多数残疾人来说,“能够生活自理,不给别人添麻烦”是他们最朴素的心愿。而“靠自己挣钱,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”则是一份隐藏在心底的奢望。正因如此,中心成立至今,一直致力于将残疾人的“心愿”和“奢望”变为现实,让他们找到在社会上的立足点和存在的意义。同时,让更多残疾人朋友重新发现生活的色彩和意义,也是康家怡护理服务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。

目前,彭丹个人的服务里程已达到20余万公里,所带领的服务团队共计为清镇市残疾人家庭上门服务24000余次。同时,解决了65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,6年间共计筹集53万元善款物资,帮扶2000余户残疾人家庭。

记者 汤利



Powered by 网赌app源代码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